比特幣(BTC)的問世,旨在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為人們提供一種不受任何個人、團體或實體控制的交易方式,完全消除了第三方參與金融交易的需求。
這種數字貨幣獎勵著那些在區塊鏈上驗證交易的礦工,並且它已經在多個交易所上架,方便交易。
回顧比特幣的起源,它誕生於2009年,由一位或一組匿名開發者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名義向公眾推出。
這名神秘的創造者至今仍然身份不明,成為了比特幣這個數字世界中最令人著迷的謎團。
時至今日,比特幣已經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加密貨幣,其廣泛應用也催生了許多其他加密貨幣的發展。這些競爭對手或許試圖取代比特幣作為支付系統,抑或在不同的區塊鏈和新興金融技術中作為實用工具或安全令牌。
深入了解比特幣
自2008年8月註冊了Bitcoin.org域名以來,比特幣一直以神秘的面紗籠罩著。該域名的註冊者身份仍然是個謎。在2008年10月,一位使用假名Satoshi Nakamoto的個人或團體在metzdowd.com上宣布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密碼學郵件列表,聲稱正在開發一種完全點對點的新電子現金系統,無需依賴可信第三方。這份白皮書在Bitcoin.org上發表,名為《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成為了當今比特幣運作方式的指南。
在2009年1月3日,第一個比特幣區塊被開採,也被稱為“創世區塊”。當中包含著一段文字:“泰晤士報 03/1/2009 財政大臣即將對銀行進行第二次救助”,或許這證明了該區塊的開採日期,或許與相關的政治評論有關。
比特幣的獎勵是按210,000個區塊進行減半。例如,2009年的區塊獎勵是50個新比特幣。而到了2020年5月11日,比特幣的第三次減半發生,使每個區塊的獎勵降至6.25個比特幣。
比特幣被分為小數點後八位(即比特幣的百萬分之一),這最小的單位被稱為聰。隨著發展,如果有必要,也可能對比特幣進行更多小數位的劃分,當然前提是參與的礦工能夠接受這一改變。
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貨幣形式並不複雜,比如擁有比特幣的人可以使用加密貨幣錢包進行小額支付。然而,深入了解其運作原理則會顯示其非常複雜而多面的特性。
在2009年1月8日,比特幣軟件的第一個版本在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發布,並且在緊接的第二天,第一個區塊被開採,比特幣的開採隆重開始。
比特幣使用什麼技術?
加密貨幣的核心是區塊鏈,這是一個分佈式賬本,它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儲和共享數據。所有在區塊鏈上的數據都受到高度的加密保護。
當有比特幣交易發生時,相關數據將被記錄在前一個區塊中,然後被複製到包含新數據的新區塊中。這個新區塊中的數據會進行加密,然後需要經過網絡中稱為礦工的驗證者進行確認。一旦交易被驗證,一個新的區塊就會被創建,並且比特幣將作為礦工的獎勵發放——這些比特幣礦工可以自由地使用、持有或出售。
比特幣使用SHA-256哈希算法對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數據進行加密。簡單來說,這意味著存儲在每個區塊中的交易數據都被轉換成256位的十六進制數字。這些數字包含了該區塊之前所有交易數據的信息,從而形成了區塊鏈的連接。
所有區塊之間的數據鏈接形成了被稱為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
所有交易會被放入一個隊列中,等待網絡中的礦工進行驗證。比特幣的區塊鏈網絡中,各個礦工同時競爭驗證同一筆交易。礦工利用特定的挖礦軟件和硬件來解決隨機數,這些隨機數是區塊頭中的一個四字節數字,也是他們試圖解決的目標。
區塊頭被散列或者進行重複隨機生成,直到找到滿足區塊鏈指定目標數字的解。當區塊頭被“解決”後,新的區塊將被創建,並且更多的交易將被加密和驗證。
- 區塊鏈:比特幣由稱為區塊鏈的開源代碼提供支持,它創建了組織成“塊”的共享公共交易歷史記錄,這些“塊”被“鏈接”在一起以防止篡改。這項技術為每筆交易創建了永久記錄,並為每個比特幣用戶提供了一種對誰擁有什麼擁有相同理解的操作方式。
- 私鑰和公鑰:比特幣錢包包含公鑰和私鑰,它們協同工作以允許所有者發起交易並進行數字簽名。這解鎖了比特幣的核心功能——安全地將所有權從一個用戶轉移到另一個用戶。
- 比特幣挖礦:比特幣網絡上的用戶通過稱為挖礦的過程來驗證交易,該過程旨在確認新交易與過去已完成的其他交易是否一致。這可以確保您無法花費您沒有或之前花費過的比特幣。
比特幣如何挖礦?
要成功成為比特幣礦工,您有多種選擇。您可以使用兼容比特幣的挖礦軟件,將現有的個人電腦加入礦池。礦池是一群礦工的結合,他們將自己的計算能力與大型ASIC礦場競爭。
用戶/礦工可以在個人電腦上進行競爭性挖礦;然而,隨著比特幣的大量被使用,越來越多的礦工加入這個網絡,使得解決哈希值的機會變得微乎其微,即使獲得比特幣礦工的獎勵會越來越難。使用一般的個人電腦,幾乎無法些理這哈希值。
這是因為您要與每秒生成約220 quintillion(220 exa)哈希值的礦工網絡競爭。而專門為挖礦而構建的ASIC(專用集成電路)機器,每秒可以生成約255萬億個哈希值。相比之下,配備最新硬件的計算機每秒僅能進行約100兆散列(1億)。
加入礦池可以增加獲得獎勵的機會,但由於獎勵是根據共享計算能力分配的,每個人的獎勵會顯著減少。
另一個選擇是購買ASIC礦機,如果您負擔得起,這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式。通常情況下,您可以花費大約20,000美元購買一個全新的ASIC,但您也可以選擇購買二手的,礦工在升級時可能會出售。
然而,擁有ASIC礦機也需要考慮一些重要成本,例如電力和冷卻成本,這些都會對您的收益產生影響。
市面上有多種採礦計劃可供選擇,而且您可以加入不同的礦池。兩個較為著名的挖礦軟件是CGMiner和BFGMiner。選擇合適的礦池時,關鍵是確保您了解他們如何支付獎勵、可能的費用,並閱讀一些礦池評論,以做出明智的選擇。
誰發明比特幣?
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是幫助開發第一版本的比特幣軟件的主要人物,並在 2008 年所寫的一篇論文中,在互聯網向全世界介紹加密貨幣概念的人。
至於中本聰是誰我們不得而知,「中本聰」只是這一切行動的一個化名。
直到 2010 年左右,中本聰一直積極參與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創建,但此後就杳無音訊。
中本聰是誰?
中本聰,他參與了比特幣的早期發展,並於 2007 年開發了該軟件的第一個版本。第一批開發團隊與中本聰之間的溝通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的。
事實上,中本聰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加密貨幣概念的人,但他解決了阻礙其採用的一個基本問題:比特幣與紙幣不同,加密貨幣可以被複製。這被稱為“雙重支出(double-spending)”,中本聰通過創建區塊鏈驗證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此缺乏中本聰的個人背景詳情,也意味著在未來也不可能找出該名字背後的真實身份。
最後的消息,中本聰對比特幣的參與於 2010 年結束。
開發團隊與中本聰的最後一次通信,是在他與開發人員的一封電子郵件中,中本聰稱他已經“轉向其他事情(moved on to other things.)”。
自此後就杳無音訊。
開採一枚比特幣需要多長時間?
挖礦網絡平均需要 10 分鐘來驗證一個區塊並創建獎勵。比特幣獎勵為每個區塊 6.25 BTC。計算得出,開採 1 個 BTC 大約需要 100 秒。
1 美元比特幣可以換成多少美元?
2022 年 11 月 22 日,1 美元比特幣相當於 15,766 美元。
2023 年 7 月 22 日,1 美元比特幣相當於 29,886 美元。
比特幣如何賺錢?
新的比特幣是作為比特幣挖掘過程的一部分而創建的,在該過程中,它們被作為對操作有助於驗證交易的計算機系統的人們的豐厚獎勵。比特幣礦工——也稱為“節點”——是高速計算機的所有者,這些計算機獨立地確認每筆交易,並將完整的交易“塊”添加到不斷增長的“鏈”中。由此產生的區塊鍊是每筆比特幣交易的完整、公開和永久記錄。
然後,礦工們的努力會得到比特幣的報酬,這會激勵去中心化網絡獨立驗證每筆交易。這種獨立的礦工網絡還減少了記錄欺詐或虛假信息的機會,因為大多數礦工需要在將每個數據塊添加到區塊鏈之前確認其真實性,這一過程稱為工作量證明。